2、其次,保安寺修复发展的路子到底应该怎么走还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无锡“十大古刹”如今恢复开发较好的应该就是灵山祥符寺和南禅寺了,这两大古刹的经验应该能给保安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带来一些启示。
3、南京灵谷寺位于紫金山东麓,这里松木参天,景色宜人,有“灵谷深松”之称。灵谷寺开建于南朝梁天监十三年。第二年梁武帝扩建造寺,名为开善寺。后明代朱元璋为修陵墓,将寺造成移至此,并赐名灵谷禅寺、书写“天下第一禅林”的匾额,悬于寺门。当初主殿的无梁殿远近闻名,寺内养僧千余名,下辖12座佛寺,成为我国东南第一巨刹,盛极一时。乾隆、康熙南巡时,都曾到此寺做诗题词,可惜到了太平天国时期,此地多次成为战场,仅剩下了烧不掉的无量殿。
4、灵谷寺的无梁殿原名无量殿,因供奉无量佛而得名。该殿建成于明初,重檐九脊,正脊上有三个复钵式喇嘛塔。殿高22米,宽53.8米,纵深37.85米,分作五楹。南北各有3个拱门,中间最艰巨复杂。据资料记载,造无木之殿,工匠采用造拱桥方法,先砌五个桥洞,合缝后再连叠成一个大型拱圆殿顶,所以特别坚固,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历经沧桑,仍完好无损。无量殿不怕火烧,因为此殿整座建筑全用砖石砌成,无梁无椽,所以称无梁殿。据介绍,在建筑方面,明清达到了中国传统建筑最后一个高峰,呈现出形体简练、细节繁琐的形象。加上制砖技术的提高,此时期用砖建的房屋猛然增多,大式建筑就出现了砖建的“无梁殿”。我国现存的多座无梁殿,以灵谷寺的无梁(量)殿气势最雄伟,是我国古代砖石建筑的杰作。
5、苏州开元寺无梁殿位于苏州盘门内东大街11号,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现由吴县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保护管理。
6、开元寺初名通玄寺,为三国东吴赤乌年间孙权为乳母陈氏所建。隋开皇九年(589年)吴县令孙宽废寺,唐贞观二年(628年)僧慧重兴。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诏改令名。大顺二年(891年),孙儒占据苏州,开元寺被付之一炬。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吴越钱氏迁建开元寺于盘门内现址。宋至明屡经废兴。清咸丰十年(1860年)又毁于兵火,同治十二年(1873年)稍事重修,未复旧观。开元寺内建于明代的无梁殿也是现在该寺仅存的一座古建筑。
7、句容宝华山隆昌寺无梁殿
8、自从南朝高僧宝志禅师亲临宝华山结庵开山以来,宝华山作为佛教胜地迄今已历1400多年。
9、明朝万历年间,一位法号叫妙峰的高僧奏请朝廷,在宝华山顶的中凹处建造了一座铜殿和两座无梁殿,建成后皇帝还赐额“护国圣化隆昌寺”。
10、无梁殿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位于现隆昌寺内的大雄宝殿后的右侧。铜殿居中,两边各建有一座无梁殿。铜殿左边的无梁殿,山墙上题字“妙吉祥菩萨”(“妙吉祥”即“文殊”),因此这座无梁殿称文殊无梁殿。铜殿右侧的无梁殿,山墙上有题字“普贤王菩萨”,称为普贤无梁殿。两座无梁殿的形制和大小完全相同,面阔3间,进深两间,平面为长方形,长7.60米,宽5.60米。殿的结构为无梁无柱,以砖代木。外形模仿木结构的式样,细部的雕刻精美,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内部做法比较简单,仅用一道砖券代替横梁,除券洞以外,闪后檐墙和两山山墙都与一般墙的砌法相同。在两座殿的次间各有梯级,砌在夹墙内,各有17级,宽0.6米,只能容一个上下。下层正面有一门二窗,都是圆拱形,门窗头上雕刻云纹、二龙戏珠等。上层的门与下层相同,门的两边各开一长方形的窗。内为文格眼,用砖制成。殿的坡度很上,出檐亦浅,翼角起翘不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