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放生协会

什么样的乌龟适合放生_佛法僧印考释



镇江市博物馆藏元朝青白瓷佛法僧印

中国的玺印普通包罗官印跟私印,除此之外另有一种比力特别的印章,即宗教印。释教正在东汉终起头传入我国,且大部分统治者又从本人的态度动身对其大加扶携提拔,故释教的影响非常深远,遗留下来的释教遗物也良多,那此中便包罗释教印章。这些印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包罗各级当局机构颁布给寺院的凭据,另有一类是释教寺庙本人锻造、雕镂的,以供寺院外部经管或做法事时利用。本文所探讨的就是寺院做法事时所用的印章,这类印章的次要特色是印面锻造或雕镂有“佛法僧宝”四个字。文章起首从历代的文献中找出与此相关的材料对其加以考据,然后对那一种宗教用印发生的缘故原由及作用停止了剖析,疏漏之处,敬请方家指教。

一、

颠末考古掘客、征集或馆藏的且颁发讲述的释教法事用印次要有以下几方。达川市文物管理所征集到一方[1].方形,四角轻轻上翘,带直条状竖钮。印面长宽为5.5厘米,薄0.5厘米,带钮通高4.5厘米。印面四处有一道单边凹槽,印面锻造有“佛法僧宝”四字,阴文,印文为庞大的九叠篆,印背钮的两边各铸一行字,右上方仅见一个“一”字,其下文字模糊不清,不克不及释读。左边隐约可见“王家制”三字。依据印的形制、印文可以认为这方铜印为北宋遗物。

1989年遂宁县博物馆征集到一方[2],出土地址正在凶东乡八村的观音庙遗迹。印呈方形,铜质,边长5.5、薄0.3厘米,钮为长方形,通高3厘米,宽2.8、薄0.5厘米。印面铸有阴文“佛法僧宝”四字。钮两边刻有文字,钮右刻一“上”字,钮左刻有“冯和造”三个字,均为阴刻楷书。因为该印为征集品,不相关的地层可供参考,但依据形制跟印文可认为是宋、元期间的遗物。

江西省吉安市博物馆藏有一方[3].印面呈方形,铜质,印面边长5.5厘米,边厚0.4厘米,中薄为0.2厘米,印面铸有九叠篆体阴文“佛法僧宝”四字,印背刻一“上”字。印背中央置一扁柄,柄下2.7厘米,柄顶宽2.2、薄0.3厘米,足宽2.5、薄0.5厘米,柄的两侧有较着的握痕。文中作者认为此印为北宋间遗物。

镇江市博物馆保藏有一方[4].铜质,印面略呈长方形,四角呈菱形,条直钮,少6.1、宽5.9、薄0.4厘米,钮通高3.3厘米,印面有双道边,阴文,刻篆文“佛法僧宝”四字。另外,正在1994年,镇江市古城研究所正在掘客成功路遗迹时,发明一元朝释教寺庙遗迹,掘客者依据文献揣度那就是广惠寺遗迹,正在遗迹中出土一枚影青瓷量的“佛法僧宝”印[5],呈方形,边长4.6厘米,长方形钮,印面有九叠篆式“佛法僧宝”四字。依据出土物所在的地层,另有周边的共存遗物可以断定出这方瓷印为元朝遗物。

辽宁省博物馆藏有两方[6].一方出土于赤峰市承平天公社辽高城内,铜质,方形,边长为5.4厘米,长方形直纽,印文为“佛法僧所宝记”。另一方出土于辽上京皇城内,玉质,方形,边长3.5厘米,长方形钮,印文为“佛法僧三宝光滑油滑之印”,印侧有一“上”字。因为那两方印出土于辽代城址之中,根本可以判断为辽代遗物。

从下面的什物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些三宝印的一些根本特色。其年月普通正在宋元及当前,最早能够要到唐末五代。考古掘客的三宝印大多出土于释教寺庙的遗迹之中。辽上京皇城内出土的这方玉印能够是皇家赏给寺院的,那可以从这方印的材质中推断出。这些印章以铜质为主,另有瓷质,那能够与铜质印章比力耐用,不容易损坏有关,但也没有消除有轨制方面的不同。印面普通为方形,且带长方形竖直柄,边长正在5.5厘米摆布。印面的文字比力模式化,以“佛法僧宝”四字为主,印文大部分为九叠篆式,或间有楷书。印背或柄上常常刻有文字,包罗锻造者、年月、“上”等,这些特色基本上与宋元期间其他印章的气势派头是同等的。那也解释了统一期间分歧文物气势派头之间的相似性。

除出土的这些什物材料中,文献中也有对于三宝印的记录。《畿辅通志》卷二十五中记录:“福兴寺,正在东明县西南十五里,梁贞明三年建,寺僧犹藏梁时‘三宝\’铜印,背刻梁贞明三年,明成化间重建。”这里的梁指的是五代后梁,贞明三年即公元917年。因而可知三宝印至少正在五代时便曾经呈现,只是此刻借已发明其时的什物。

另外,“佛法僧宝”如许的宗教字铭借呈现正在古泉跟摩崖中。《古泉汇》贞集卷十载:“佛法僧宝,一篆书,两真书,背月星。”《古今钱略》卷十八:“左‘佛法僧宝\’钱,径一寸有半分,‘宝\’字正书,‘佛法僧\’三字皆篆书。”这些压胜钱是与释教举止有关的,其性子该当与三宝印是一样的。《两浙金石志》卷六:“宋慈云岭题字,佛法僧,熙宁二年已酉岁中秋驲,无锡门生陈延相施财刊石。左正在慈云岭摩崖,正书字径二尺六寸,余款字正书二行,字径一寸余。排列三字,‘佛\’字最大,‘法僧\’二字好小,疑非一时所刊。‘相\’字,《西湖志》误作‘柏\’。”这些皆解释了其时释教正在官方的风行。

什么样的乌龟适合放生_佛法僧印考释

两、

正在释教中,称“佛”、“法”、“僧”为三宝。北宋释道诚集的《释氏要览》云:“三宝,谓佛、法、僧也。宝性论云:依彼六种类似对故。佛法僧道名为宝,一凡间可贵类似,以无善根诸众生等百千万劫不克不及得故。两无垢类似,以离所有有漏法故。三威德类似,以具足六通,不堪设想,威德自由故。四肃静类似,以能肃静出凡间故。五胜妙类似,以出凡间故。六不成改异类似,以无漏法,世八法不克不及动故……”丁福保编辑的《梵学大辞典》正在“三宝”条下注释道:“所有之佛陀(Buddha),佛宝也;佛陀所说之教法,宝贝(Dharma)也;随其教法而求学者,僧宝(Sangha)也。佛者,觉知之义。法者,律例之义。僧者,跟合之义。”厥后跟着释教的世俗化、官方化,这一观点的规模也便随之扩展,作为释教的意味。故佛家弟子可自谓三宝门生。《秘殿珠林》卷三载:“……三宝门生赵孟


参考资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