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放生协会

揭示世间苦难之谜:深入探讨老、病、死现象与阿含解脱道次第道法

第 3 章 对世间苦难的更深体验--老年、疾病和死亡

我的杂集 1130(1147)

因此,我说:"恶恐怖起,众生尽,人身难得,唯有修义、修法、修福,潜心佛法,别无他法。"

佛陀对国王说:"是的!情况就是这样!恶、老、病、死不断地折磨着众生。我该怎么办呢?修习正法、修习佛法、修习快乐、修习善良、修习慈悲、修习精进、修习佛法方便。" 当时,世尊说了以下偈语:

"有大岩山,高广无缺损。

它从四面八方而来,碾压大地;

非兵、非马、非法术所能御。

恶缘、生老病死,常磨众生。

佛法分享

修行的动力来自于看到痛苦。如果缺乏修行的动力,那是因为苦不够。你必须深入了解世间的各种苦难。

杂集之二 345 (346)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世人有三法不爱、不思、不欲。这三法是什么呢?就是老、病、死。如果世间没有这不爱、不思、无意的三法,那么地藏、应、等正觉就不会出世,世间就不知道有地藏、应、等正觉知法、说法。因为老病死三法是世间不可爱、不可知、不可取的,所以地藏、应、等觉才会出世间。

佛法分享

◎"生老病死 "是伟大的 "天使",它常常会刺激你、唤醒你--"醒醒!别做梦了!"

悉达多太子亲眼目睹了 "死亡黑洞 "的威力,感到无比震惊!于是,他从太子的宝座上跳了下来,从此开始寻道、求道、修道。最后,他成了一名道士,获得了解脱,实现了自我。

第三中心 181

如果一个明心见性的人离开了内在,从外在寻求荣誉和福报,那么他将无处容身;

倘若一个普通女子放弃内在,从外在寻求荣华富贵,那么她就会在正确的地方。

阿难,如果一个有远见的人相信算命,那他就没有容身之处;如果一个凡人女子相信算命,那她就有容身之处。阿难!阿难!若有见道之人,从余圣贤及吠舍婆罗门处窥见善恶相应,窥见苦恼,窥见真实,则无是处;若有凡夫女人,从余圣贤及吠舍婆罗门处窥见善恶相应,窥见苦恼,窥见真实,则有是处。

阿南達 若见人生极苦极苦、不可爱、不可乐、不可思、不可想,乃至断命之理,而弃之而向外求,或有沙门、梵志,或持一咒、或二咒、或三咒、或四咒、或多咒、 或百咒、千咒,使我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认为这就是所追求的,或认为这是痛苦的集合,或认为知道痛苦是有趣的,或认为痛苦是苦,或认为痛苦是苦,或认为痛苦是苦尽甘来,一个人将永远不会在一个地方。如果一个普通人放弃了这个内心世界,而从外部世界寻求更多,或者有一个沙门或吠舍,他持一咒、二咒、三咒、四咒、多咒、十万咒来解脱我的苦,他寻求苦的尽头、集体的苦,有趣的苦,以及苦的尽头,那么他将无处容身。

佛法分享

他们寻求各种符咒、咒语、祝福、消灾和保护。

有智慧的人向内观照--净化身心--如实观察、如实觉悟宇宙和人生的实相与真理。

四百四十六章八(469)

若诸苦从身生,诸苦逼迫,或苦恼,或死,此是大海最深处。愚痴未闻凡夫,从此身出时,或为苦逼,或为苦恼,或为苦死,忧愁怨叹,啼哭啼哭,心乱狂乱,堕于沉溺,无有安乐处。听闻多闻的圣弟子,在身体遭受苦痛、苦恼或死亡时,不会感到悲伤、哭泣或呼喊,也不会心神狂乱,不会沉沦于生死,他有安息之处。

佛法教义

这就是普通众生与解脱众生的区别,尤其是在面临大境界的考验时。检验修行成果的标准不在于禅定,而在于境界实相的检验。

五中五,五或六

缘爱缘受,缘受缘生,缘生缘老死,缘老死缘苦。修习苦行,则有信心;修习信心,则有正念;修习正念,则有正知;修习正知,则有护根、护戒、无悔恨、喜、乐、戒、福、定、如实见、如实知、厌离、无欲、解脱;修习解脱,则得涅槃。

佛法分享

如果 "生老病死 "之苦不能触及你的心灵,佛法的修行就会流于形式、肤浅和虚浮。或者是为了显示 "我是"、"我能"、"我很傲慢 "而修行。

修过苦行,就会对......,常常沉浸在众生的苦海中,修行的动力就会越来越大。

揭示世间苦难之谜:深入探讨老、病、死现象与阿含解脱道次第道法


参考资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