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放生协会

重庆适合放生的水域,重庆市宗教活动场所有序恢复开放

一、深圳津河放生

归元寺放生乌龟福建哪里能放生

1、近日,重庆市结合实际,积极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严格风险评估、验收检查、备案确认等程序,按照“成熟一个开放一个”“不符合条件决不放行”的原则,“因时制宜+分类施策”逐步推进宗教活动场所恢复开放,并继续落实1300多名疫情防控责任人工作责任,定期开展走访检查,指导开放场所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以少聚集、多批次方式开展宗教活动,加强对信教群众卫生防疫知识宣传教育,严防聚集性疫情发生。

2、同时,根据各宗教活动场所位置偏远程度和自养情况,对全市宗教教职人员予以适当的困难补助,帮助宗教界共度难关。

3、截至目前,全市共恢复开放宗教活动场所662处,开放率为77%。

4、重庆华岩寺腊八粥施粥点

5、大菩文化重庆讯1月2日,适逢释迦牟尼佛成道日,重庆华岩寺举行腊八节施粥活动。早上6时30分,施粥正式开始,华岩寺常住及佛学院法师、护法檀越、义工为前去吃粥的市民、信众施以福粥。

6、每年腊八节到华岩寺吃粥的人数达数万之多,今年也不例外,设置在大山门的施粥点很快就排起了长龙。虽然来吃粥的市民众多,但在义工和安保人员的疏导下队伍秩序井然。排队的信众都抱以感恩的心等待领取这份“福粥”。

7、重庆佛学院2020届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会

温江适合放生的地方

8、大菩文化重庆讯6月9日,重庆佛学院举行2020届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会。普忏法师、正慧法师分别就天台宗谛闲大师思想、智者大师一心三观思想进行研究,依次通过答辩向专家、老师们陈述在学院里三年学习成果,展示各自学科专业水平研究能力。

9、重庆华岩寺方丈、重庆佛学院院长道坚法师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常慧副院长担任答辩委员会副主席,陈佳常务副院长担任答辩委员会秘书长,成员由正澄副院长、西南大学硕士生导师张爱林教授、重庆社会科学院杨孝容研究员组成。答辩会由正澄副院长主持,全院法师及办公室工作人员参加。

10、参加答辩的两名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围绕自己的论文进行阐述,依次向答辩委员会阐述各自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创新点、研究内容的逻辑关系、研究结论等。答辩委员对每位研究生的汇报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评阅,经过提问和答辩环节的互动讨论,对2名研究生的论文研究方向给予肯定并从研究领域、行文规范等细节方面提出专业性意见,为论文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方向和依据,法师们均一一认真记录并回答提问。

二、放生什么能够提高考试运

1、答辩委员会经过评议和无记名投票表决,普忏法师、正慧法师的两篇论文达到了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水平,一致通过论文答辩。最后,道坚院长给2名研究生颁发毕业证书,并提出两点希望:一要爱国爱教,知恩报恩;二要保持谦虚品格,不断勇猛精进,在新的弘法道路上要更好承担起时代赋予出家人的责任,积极弘扬佛教正能量,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作出贡献。

2、重庆佛学院院长道坚法师介绍宣方教授

3、大菩文化重庆讯人间佛教的提出,不仅推动了近现代佛教革故鼎新的蜕变,更对当代佛教的发展有着立本开新的启示和光前裕后的影响。2019年7月中国佛教协会通过《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五年工作规划纲要》,强调“坚持践行弘扬、丰富发展人间佛教思想”是佛教中国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指出“深入梳理总结人间佛教思想的教理渊源、经典依据、发展脉络、历史经验,吸收借鉴海外人间佛教思想弘扬、践行、发展的宝贵成果与成功经验,进一步研究把握人间佛教思想的本质特征,进一步明确新时代践行弘扬、丰富发展人间佛教思想应当抵制的错误思想与错误做法,探索建立人间佛教的教理、经典、学修、制度、礼仪系统”,是佛教中国化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之一。

天津哪个寺庙有放生活动

4、重庆是“人间佛教之父”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成熟和定型的地方,太虚人间佛教思想的最后定论就是在北碚缙云山提出的。为学习和落实贯彻中国佛教协会这一重要文件精神,重庆佛学院特别邀请对佛教思想史和现当代佛教有深入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系宣方副教授作《人间佛教的理论与实践》讲座。

5、宣方教授作《人间佛教的理论与实践》讲座

6、宣方教授的讲座分四个部分。他首先简要介绍了人间佛教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教授以一系列触目惊心的详实史料,揭示明清以来传统佛教积贫积弱的历史处境和合法性危机,开宗明义地指出人间佛教是汉传佛教穷则思变的产物。

重庆适合放生的水域,重庆市宗教活动场所有序恢复开放

7、接着,宣教授详细介绍了太虚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的酝酿、发展与定型过程。教授首先对“人间佛教之父”太虚法师的人格特质、毕生宏愿、从事佛教革命的波澜壮阔一生做了生动介绍,然后转入对太虚法师人间佛教思想脉络的细致梳理,特别对其晚年定论做了细致考察。

8、教授指出,太虚法师1940年7月在缙云山发表的讲演《我怎样判摄一切佛法》,代表了他对全体佛教的成熟观点。此中提出的“依人乘行果趣进修大乘行”,是太虚判教思想的归趣,也是其人生佛教思想的晚年定论。太虚从教、理、行三方面阐释了人生佛教的教理基础。他首先从“教之佛本”为自己主张人生佛教适应当前时机和当代众生根机的可行性张本,然后从“理之实际”为人生佛教“依人乘行果趣进修大乘行”的修行路线在教理上的正当性张目,最后从“行之当机”衡断人生佛教为时代之必然性作结。其论述视野开阔,气势恢宏,但也存在空疏和不够自洽之处。

9、其后,1944年秋季在汉藏教理院开学时所作的演讲――《人生佛教开题》和同期撰写的《人生佛教之目的》这两篇精练的短文中,太虚法师不再以佛教史的发展论证人生佛教的必然性,转而以佛教之目的与功效来简别佛教类型,以此阐述人生佛教的正当性。太虚认为,全部佛教之目的与效果,可分四种,即人生改善、后世增胜(或曰后世胜进)、生死解脱、法界圆明,并认为传统中国佛教的流弊是在于,“浅近的求后世胜进,高尚的求生死解脱”,既忽略了最基础的现实人生的改善,也不能彰显最究竟的大乘佛教的根本理想。

10、教授指出,太虚的人生佛教思想,不像当下一些人故意扭曲的那样,存在由人生改善、后世增胜、生死解脱层层转进到法界圆明的进阶梯次,这既不符合文本原意,也不符合当时太虚及其弟子的共识,同时在教理上也是荒谬的。人生佛教思想的鲜明特色,正在于跳出传统的窠臼,“为对治向来偏重于如上二者,故特重于人生改善而直接法界圆明”。有人批评人间佛教思想“孤取人间”,其实突出“人间化”,以对治“鬼化”、“天化”的传统佛教流弊,正是太虚人生佛教思想的出发点。


参考资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